撰稿:医务部 路浩东 核稿:李建雄 编发:宣传策划部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7日
在院领导和医务部主任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心脑血管病医院医教科副科长韦玮和医务部路浩东赴民航总医院研修学习“医疗质量精益管理”,为期三个月。
在进修期间,我们师从国内知名的医务管理专家应娇茜院长,深入学习了医疗质量管理的经验,并亲身体验了民航总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诸多创新实践。同时,我们还与应娇茜院长及其带领的医务管理团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未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修学习的基本内容
进修期间,主要从医院整体概况、患者就诊流程、医务部组织架构和职责等方面进行学习,重点学习医师资质管理(处方权和手术资质)、门急诊患者分流、MDT管理、不良事件管理、医务常规三大专项督查、手术环节管理、医疗总值班管理、住院床位一体化管理、抗菌药物管理、患者应急救治、医疗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学习。
民航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呈现诸多亮点
在民航总医院进修期间,深入了解了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诸多亮点。严格的诊疗规范确保了从接诊到康复的每个环节都遵循科学、合理的流程,保证了医疗行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高效的就诊流程通过预约分时段就诊制度,有效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同时维护了就诊秩序,保护了患者隐私。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合作,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综合的诊疗方案。
民航总医院注重信息技术与医疗管理的结合,通过医信融合会议,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医疗质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以及通过信息化平台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定期质控会议和“双M会议”(即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更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和监控,以及审查、讨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与错误,医院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民航总医院设立了专门的医疗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决策和监督工作,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医院引入了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等管理工具,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和再造,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参与高规格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
在进修期间,我们不仅深入学习了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院党委书记白茫茫同志的带领下参加了“第十二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论坛”,并参加了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中国患者安全论坛以及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等多场高规格、高质量的学术会议。这些会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与国内外顶尖医疗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前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学人文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医疗质量与友谊的交融,搭建交流桥梁
在进修过程中,韦玮、路浩东与应娇茜院长及其带领的医务管理团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不仅在医务管理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支持、携手前行。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交流机制,包括定期的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研讨会以及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荣获双重荣誉,为我院争了光添了彩
凭借在进修期间的优异表现,韦玮与路浩东最终荣获“优秀学员”证书。同时,有幸被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学人文》杂志正式聘任为青年编委。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我们个人学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努力的肯定。
学习体会与未来展望
一、转化管理思维。我们将充分学习与借鉴民航总医院医疗管理模式,以医务项目管理模式,以医疗管理数据为切入点,密切关注医疗核心指标与全流程监管,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医务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
二、完善医疗安全制度。修订完善医院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并在HIS系统进行运行监控,从制度与环节管控医疗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医院应急处置预案与强化演练,并对不良事件进行月度总结分析与改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行日间手术和日间诊疗,加强外科手术医师围术期麻醉评估意识,推行MDT多学科管理,并持续推进院内信息化建设水平。
五、加快智慧医院建设。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背景下,我们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六、以科研思维做管理。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深入探索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在公立医院的应用与实践,助力我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