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 正文

超声内镜——消化内镜的“第三只眼”

发布日期:2023-04-18    点击:

撰稿:消化内科 温彦丽  核稿:李建雄  编发:宣传策划部  发布日期:2023年4月18日

近期,我院消化内科收治了多位复杂病例患者,在超声内镜的辅助下,得到了有效治疗。

病例一

41岁男性患者,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每次发作都让患者饱受折磨。

解决方案:

胆总管泥沙伴小结石,这个问题好解决,很快为患者施行了ERCP术,引出大量黑色的胆汁和泥沙。

病例二

39岁女性患者,胆结石胆囊切除后,间断发作腹痛,MRCP未发现胆管结石等,腹痛原因不明确。

解决方案:

明确为胰腺分裂,主胰管先天不发育,副胰管比较狭窄,可予副胰管支架置入。

病例三

61岁男性患者,间断上腹痛,MRCP检查发现胆管、胰管扩张,普通胃镜发现十二指肠多发隆起,很担心自己有没有肿瘤。

解决方案:

慢性胰腺炎改变,十二指肠隆起为囊肿,戒烟戒酒,口服胰酶。

病例四

64岁女性患者,体检发现胰腺有个直径约1.5cm的囊肿,属于哪种性质?下一步该如何处置?

解决方案:

胰腺钩突粘液性囊腺瘤,可动态观察,如果增大,可予超声内镜下囊肿穿刺及射频消融。

病例五

66岁女性患者,自觉腹胀,CT发现胆囊管结石,怎么办?

解决方案:

胆囊及胆囊管、胆总管内都没有结石,免于手术。

病例六

73岁女性患者,发现胰腺巨大囊肿,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病理分型。

解决方案:

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精准穿刺活检技术(EUS-FNA),抽出了约60ml浑浊囊液,同时抽取实性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腺癌。

这些疾病折磨着患者,困扰着医生。消化内科在交大二附院马师洋教授的指导下,在麻醉科的积极协助下,王会丰、温彦丽、刘鑫医生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终于进一步明确了诊断,为后续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超声内镜可以在消化道腔内对消化道管壁及消化道周围的脏器进行扫描,在距离病灶最近的位置进行动态、实时、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消化道壁内及邻近器官病变诊治的重要手段。

EUS-FNA可通过穿刺针于超声内镜引导下避开血流,于距离病变最近的位置,实时监控取得理想的组织,进行金标准的病理诊断。体现了超声内镜在常规检查(包括CT、胃镜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消化内镜的“第三只眼”。

我院消化内科在刘鹏飞主任的带领下,在陕北区域率先开展超声内镜检查技术,累计已完成数十例“大超”检查。这是我科继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EIS)、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阑尾炎逆行治疗术(ERAT)、内痔套扎术等技术后的又一项新技术。

此项技术的开展,为消化道各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给消化道粘膜下病变、消化道肿瘤及胆胰系等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